当前位置: 首页 » 翻译资讯 » 第一期“国际译员交流”青年业务沙龙活动

第一期“国际译员交流”青年业务沙龙活动

发布日期:2020-10-10      阅读数:1001 次
【编者按】
       自6月起,由外文局团委、综合业务部指导,考评中心主办的“国际译员交流”青年业务沙龙已陆续举办六期,引起热烈反响。外文局青年业务骨干和干部职工共350余人次参与活动。本系列活动由外文局青年业务发展项目提供支持,旨在为全局青年跨单位开展业务学习与交流研讨提供平台。
       这六期活动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副院长、阿拉伯语教授、研究生导师魏启荣,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原特命全权大使王华,《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博士生导师呼宝民,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傅荣,《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分别受邀为外文局青年作主题分享,并与青年干部职工进行交流。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按照沙龙活动顺序,依次推出各期“国际译员交流”青年业务沙龙活动内容精编,敬请关注。
本期,我们与大家分享“国际译员交流”青年业务沙龙活动第一期——“阿汉口译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与实践”内容精编。
   为更好服务于外文局国际传播事业,提升译员口译水平,6月8日,由外文局团委、综合业务部指导,考评中心主办的第一期“国际译员交流”青年业务沙龙活动——“阿汉口译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与实践”在企业微信平台举办。活动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副院长魏启荣教授向我局青年介绍“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翻译理论知识,分享习近平总书记部分讲话的翻译实践经验,并探讨如何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译者、服务国际传播事业。
       本次沙龙活动包含五部分内容。一是介绍何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二是通过讲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翻译方法,探讨阿汉口译如何践行“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三是探讨如何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译者;四是就如何有效推进中国文化走进阿拉伯世界分享看法;五是听众与主讲人进行交流。
一、何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建立在对口译现实的观察和分析基础之上,它的研究对象不再停留在语言层次,而是解剖口译的意义传递现象。口译实际上是传递与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也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基本语言交际工具。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把意思翻译准确,要脱离源语言外壳,语言表达可以自由,这是“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的核心。
       口译的过程更像是一个画家作画的过程,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才能使译出的语言更带有译者的温度。例如,يتجاذبون أطراف الحديث.。يتجاذبون是互相拉扯的意思。这句话的原意是:他们在互相拉扯话题的边。如果我们进行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处理,会发现它想表达的是:他们谈天说地。这句话在翻译过程中无形地进行了一种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处理。
二、如何进行“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处理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讲座节选为例:“当前亚洲各国面政府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者持续快速发展,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这是地区国家的最大公约数。”这里的“最大公约数”并不是数学术语中的最大公约数,而是最大的公共利益,或者叫最大的共同利益。再比如,习总书记说“这一年我们锐意推进改革开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这里“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实际上是说我们战胜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以上例子表明,“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时刻指导着我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三、做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译者
       如果演讲者一直用蹩脚的汉语翻译,就是没有温度、没有思考的表现。作为译者,可以有效利用新技术,通过机器翻译满足日常工作需求,但更重要的是要加上我们的温度,即个人的理解。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要张开双臂拥抱它,使之服务于我们的工作,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永远取代不了译员的角色。科技与译员没必要争得你死我活,而应该共存共生。
四、如何有效推进中国文化走进阿拉伯世界
       关于推进中国文化走进阿拉伯世界,魏教授希望中国文化不仅仅是“走出去”,而且要“走进去”。“走进去”就是走进阿拉伯人民的心里,让中国经典话语和当代话语能够为国外受众充分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切实贡献。
       目前,我们可以利用中阿合作交流的各种平台,例如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新华社、人民网、CGTN阿拉伯语频道等等。考评中心的平台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作为国内一流的专业考试机构,可以为考试教育领域提供有效借鉴。
五、交流环节
问:您讲到我们现在在做中国文化走出去,而且不仅是“走出去”,还要“走进去”。在“走进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文化差异,请问我们应如何避免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更好实现民心相通?
答: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是正常的,就像平时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一样,势必会有误解。如果有了误解,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一定是沟通。从阿拉伯主流媒体的角度来讲,他们用的很多材料并不是中国原汁原味的报道,而是经过某些更有话语权的国家处理后的内容,这会误导当地人对中国的认知。我们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利用各种平台去展示真实的中国。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人从各个角度去宣传中国。各大媒体接连报道中国大事记,阿语人也会自发以直播方式去讲述中国故事。学者们被阿拉伯媒体约稿时,会立足于展示中国面貌的出发点,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目前,有几个“网红”在阿拉伯国家深受欢迎,他们在疫情期间录制了阿拉伯语歌曲给阿拉伯人加油鼓劲,同时也通过记录平时的生活工作状态去展示真实的中国。
问:多个阿拉伯国家已经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请问阿拉伯国家民众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
答:民众反应因国家而异。不过,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倡议走过这么多年,阿拉伯国家对该倡议的认可度非常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不止一次提到:“阿拉伯国家和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天然”两个字除去地理因素外,还源于阿拉伯民众的接受度,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成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合作深入。
中国有句老话说“要想富,先铺路”。如今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走进了很多阿拉伯国家。不少国家的高铁离不开中国技术,阿拉伯人民感受到了高铁带来的便捷,就会想进一步去了解中国政策,这有利于中国文化对外输出。
 

        以上是第一期“国际译员交流”青年业务沙龙活动——“阿汉口译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与实践”内容精编。后期,考评中心将把沙龙活动完整内容集结成册,供青年译员参考交流。10月份,“国际译员交流”青年业务沙龙还将举办两场活动,敬请期待。

       来源:CATTI中心 日期:2020年10月9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英语翻译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