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翻译考试 » CATTI » 译路前行,一路分享

译路前行,一路分享

发布日期:2017-10-08      阅读数:2066 次

    2012年10月,洛兵(即作者本人)启用新浪微博,昵称颇为自嘲“COOBIE翻译洛兵乔布斯”,并签注:COOBIE翻译,身兼工程师、翻译、教师;技术质量管理工作16年,口笔译实践11年,翻译教学6年,翻译、语言学研究9年。

    2013年5月,洛兵参加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幸运地以63分的成绩通过一级笔译考试,随后于年底通过人社部和外文局主持的评审,评为全国三十余位[2]持证英语一级翻译之一,随后成为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顺利聘为副教授,还创办了翻译实训基地。从此,洛兵微博签注更新为:一级翻译、中译协专家、副教授、工程师;口笔译12年逾1,000万字;ACTU实训基地村长 [3]。

    2012年底,译界同仁都在盘点当年工作,洛兵一时兴起,在微博上记下了这样的文字:今年上课近800学时,笔译项目超过200万字,为30多位同学提供了口笔译实践机会,最后时刻购置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运动旅行车Volvo(沃尔沃)V60。业界博友阅此无不称奇,大家都想了解洛兵怎么做到如此高产,更想知道洛兵如何从一位工程技术人员,自学走上这条“为伊痴,为伊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翻译学习、工作和享受之路–“COOBIE[4]”一生的不归路。

    一路学习

    这要从20余年前说起,当时洛兵15岁,初中毕业,阴差阳错地上了一所中专学校—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四年。毕业时,幸运地双向选择至省城一家国有企业。这对一位自小放牛的农家子弟来说,似乎已经不错了。但是,洛兵自小在学术上对自己有些要求,又深知:中专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便决定和小伙伴儿们一起参加自学考试,工作之余学习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自学毕业也得考外语,于是在时隔多年后,重新开始学习英语。可喜的是,洛兵居然还记得初中英语语法框架,尤其乐于如分析电路一样分析英语句子,学习热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在第一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42分成绩挫败后,反而非常兴奋:“噢!原来大学英语是这样考的”。随后,学习更有方向和动力,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并在一年后通过了六级考试,成绩达到了优良。

    周围友人无不称奇,甚至发证老师也表扬了洛兵一番,洛兵不由得考虑认真学习英语了。技术工作之余,洛兵参加了四川大学英语专业自考助读夜校的学习,两年后,顺利觅到一涉外企业“电气工程师兼翻译”的职位。一年后,有幸考上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从此真正成为专业的语言学习者和工作者。

    译路劳作

    自学英语和翻译,需要兴趣,更需要持续动力,一路走来甚是不易。初次接触翻译是在十四年前,当时所在企业参加一联合国资助项目投标,需英文版产品样本。当时,洛兵英语还没过四级,但有位英语比较好的同事刚毕业到本部门,可她对专业和产品了解不深;洛兵居然自告奋勇地和这位同事拿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当然,我们自有方法,即利用手上收集的西门子公司类似产品样本的英文版,进行对照比较翻译,居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后来,也陆续涉及了一些翻译任务,但真正从事职业翻译工作,应该是自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就职于一家涉外企业,担纲电气工程师兼翻译工作开始。当时,和英国工程师长期相处,处理了大量英语资料,洛兵用心点滴积累,获取了一些一手口笔译实践经验。

    成为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生后,不得不面对和英语专业科班出身同学们的直接比较和竞争,洛兵英语笔头功夫较好,被教授学术写作的澳籍外教凯瑟琳•李(Katherine Lea)首肯–洛兵的作业一般不像其他同学一样被评 B、A-、A,而是加上了“Excellent(优秀)!”、“Well done(写得好).”、 “Gorgeous(妙极)!”的字眼–这对洛兵是极大的鼓励。洛兵还向各位教授专家学习,尤其是冯教授、曹教授等几位接地气老师的引领,坚定了洛兵走翻译实践、研究的道路。洛兵还有幸把握住在 “中欧天然理管理项目(EU-China NFMP)”和“英国HSC集团成都赛诺管道”全职担纲口笔译工作的实习机会。基于大量实践、用心体会,洛兵于2006年5月幸运地通过二级笔译考试,成为了国家承认的职业翻译。也许正是鉴于这些经验,学校领导看中洛兵能教授翻译实践,让洛兵毕业后留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任教。

    洛兵清楚认识到,要做好翻译实践,才能做好翻译研究,才有资格站在大学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于是主动承接校内外大量的翻译任务。如,为学校翻译、校审和编译了《微电子学基础》、《玛雅软件学习词典》、《二十世纪物理学前沿》等书籍,以及各种宣传资料、对外合作协议等涉外文件。

    校外兼职工作量更是逐步上升,从开始的每年40、50万字,到四年前超过100万字,2012年更是达到了200万字。为中钢、中国电信、东方电气、新加坡霭美、中国扶贫基金会、环保部、中央电视台等客户提了直接、间接翻译服务,翻译项目包括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环保部《我国履约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展》、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用户使用说明》等[5]。自2006年通过二级笔译以来,洛兵翻译和审定稿件的工作量已逾1,000万字。

    译路同行

    从2003年开始从事职业翻译工作以来,洛兵的业务水平和接纳能力,经历了三个阶段:全职翻译阶段,翻译、教学二结合阶段,以及翻译、教学、团队三结合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上研究生之前和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洛兵就专兼职于涉外民企、机构和外企,逐步学会了从事职业翻译的基本套路、策略和技能,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学习和掌握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当代科技的翻译平台,确保了质量,提高了效率,达到甚至超出了客户对翻译工作的预期。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后期及毕业后担任翻译教学工作的前二、三年。洛兵不把自己定位于传统的英语教师,而是视学生为同行者,志愿为学生领路。多年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和方法,洛兵非常乐于分享,乐于在教学中加入实践元素。

    在本阶段,洛兵给自己业务开展提出要求是:只要达到洛兵对业务稿酬的最低底线,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承接任何领域的业务,并花时间和心思做到最好,拿不准的也及时告知客户。洛兵把自己在专业领域中的思维、工作方法和习惯加以应用和推广,并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和翻译平台,翻译质量得以保证,翻译效率日渐提高。这种业务策略确保业务量相对饱和,从量变到质变,翻译速度和行文质量日益提升,以至于很多客户为了获洛兵的翻译服务,而主动提高业务单价。

    近三、四年来,一方面,由于洛兵教授翻译课程,教学框架内很多本科生、研究生都有参加翻译实践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客户由于需要短时间处理如“招投标书”等在内的大量文件资料,需要有完善质量保证机制的翻译团队,洛兵开始积极探索带领团队,培养学生和承接业务的尝试。

洛兵及所带团队承接业务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专业优势。由于洛兵独具技术背景,掌握了应对各种专业资料翻译的思维、方法和习惯,真正确保了专业翻译忠实、通达、规范。

    二是,行文地道。洛兵以终端读者最佳体验为目标语言的行文标准,在功能主义和解构主义视角下,采用适宜的翻译策略,善于把握原文的深层要素,对原文进行解构,并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特点,进行译文重构,以提高读者体验,赢得了广泛认同和赞誉。

    三是,团队保障力强。一大批来自本校和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有志于翻译职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加盟,团队基于翻译指导和协作平台,在译前、译中和译后建立了可靠的质量保证机制,及符合市场规律的稿酬机制,确保在技术上、业务上和市场开拓方面独具实力。

随着承接业务越来越多,项目规格也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带出了大量人才,如过去两年本校(三本)有十数位本专科生(半数为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包括两位通过二级笔译),还有十数位考上国内外大学翻译硕士(如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会议口译),亦有同学获得翻译和写作赛大奖。

    译路分享

    洛兵堪称网络时代的典型,网虫、宅男、SOHO(在家上班族)等这样的词汇都可以一股脑儿往洛兵身上搁。六、七年前从事翻译教学之初,为方便指导学生,洛兵创建了 “CATTI 翻译学习实践”群,后来陆续建立“学术翻译,翻译学术”群,打造“西南译者联盟”等QQ群。教学和建群之初,洛兵便确立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考为学,学为用。提倡把考试作为提高水平、能力的动力、工具和途径,全面提高自己,赢得职场的终极考试。

    洛兵在围脖上活动还是最近两年的事。在2012年晚些时候,十八大闭幕之际,新领导人在谈到反腐时,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现场翻译处理成:“To be turned into iron, 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strong”,在微博上引起热议。针对现场翻译文化意象缺失,造成的“施动/受动”辨别失误,洛兵提出应兼顾文化意象和读者理解,建议现场处理成:“As is known, it takes a strong blacksmith to strike iron;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leaders shall …”,在微博上得到业界众多资深人士,如橡林子、Arthurye等老师[3]的首肯。本人更是体会到了交流分享的乐趣。

    本人还积极参与翻译研究、实践和教学的讨论。例如,针对有资深翻译家提出,要坚守文学翻译“文字转换的严谨”,反对追求目标读者为导向的“功能主义的时尚”,我提出:翻译不是缩短双语的差距,而是架桥于双语之壑,不应局限单纯的词汇层面或小句层面的“文字转换”,有时候会涉及句群、段落、语篇,甚至上升到宏观的社会、文化和项目语境层面的操作,才能实现“达意、传神、化境”的跨语言、跨文化的表达交流。字字对应的“文字转换”,没有认识到语言的“交流”的本质,更没有认识到翻译“交流”和“促进交流”的本质,是无法全面把握上述活动的译者,在上个时代信息缺乏、交流不畅下的权宜之计。这些观点既基于系统学习,更来自商业翻译、应用翻译广大终端客户、读者的直接要求、反馈和交流,他们也被我视为第一老师。

    另外,还有专家在翻译本科生和硕士生问到应如何学习和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时,做出了简单的回答:你们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广泛阅读解决—要精通双语,阅读各种书籍,阅读各种翻译技巧的书籍。洛兵以自己为例提出了看法:翻译学习不存在必须“双语精通,知识渊博”的前提,除了采取一套使“未知变已知”的策略,不断操练基本双语能力,积累知识以外,成为一位好翻译还需要:不断培养自己对微妙语言细节和常识的明锐洞察,锻炼逻辑思维,积累专业原理和知识,培养对信息的把握能力和习惯,培养对语言交流的专业领域语境、项目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的把握能力和习惯,尤其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甚至致力翻译、享受翻译、献身翻译的境界和精神。

    除了与资深人士广泛交流以外,洛兵还积极为大家解疑释惑,赢得了大量粉丝。洛兵还利用自己的新浪微博、QQ群等网络平台等,把自己的省级、院级科研项目搬到网上,进行了大量调研,如应用(商业)翻译译者主体性的调查、科技翻译原则调查、文学翻译风格读者导向调查等,深入广大译者、读者、客户。如,在文学翻译风格读者导向的调查中,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甚至还直接深入了来自美国的文学爱好者、研究者等,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一手资料。

    洛兵特乐于分享,享受交流,正是通过网络平台,有幸认识了孙智燊(美国)、杜争鸣、姚锦清、杨军等前辈老师,还有了林超轮(英国)、秦潞山(澳大利亚)、王民杰等业界大牛[3]。翻译实践、教学、研究的同道者一起畅聊,无不启发,无不学习,无不欢愉。

    在线上、线下各位同学的强烈要求下,最近洛兵创办了“ACTU实训基地[6]”,进行类似关门弟子形式的“行动学习集训”,倡导融入式学习,强调行动力–学习源于行动,融入行动,用于行动,受到广大学子喜爱。今年暑假进行了“夏令营集训”,并于一周前开始了“周末集训”;“冬令营集训”迄今也有近十位同学报名。日前,洛兵还接到了几所211、985重点大学要求前往讲座、授课的邀请。

译路漫漫,我心执着。自知不敢沾沾自喜,惟愿在本资格水平考试日前被人非议之际[3],用自己的故事以飨学子、粉丝和读者,也衷心感谢那些在洛兵一路走来,给予机会和帮助的各位老师,感谢人社部和外文局提供了翻译资格考试平台,让一位初中毕业的放牛郎,一位成天和机器打交道的苦逼男,一位工科背景的语言自学者,走上了职业翻译之路。一路探索、一路艰辛、一路分享,一路领略种种风景,实现此生强我、助人、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

    注释:

    [1]:本文基于2013年9月为参加人社部和外文局主持的“一级翻译、副译审”评审的《业务自传》;

    [2]:数据来自国家外文局网站http://www.cipg.org.cn/;

    [3]:参见http://weibo.com/leadtotheworld/home;

    [4]:该词系作者自造,基于coolie、goodie等词,具coolie(苦力)、cool guy(酷酷的家伙)等意,国内外网友一看即懂,并戏称作者“苦逼”、“酷毙”等;

    [5]:因技术和商业保密之需,本处略去相关关键字;

    [6]:参见http://www.actu.net.cn。

    来源: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网 作者:陈有斌

    心译翻译工作室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