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译者名家 » 不通外文的“翻译家”

不通外文的“翻译家”

发布日期:2016-05-25      阅读数:1271 次

寻知故纸

名家轶事、国学掌故、藏书常识……欢迎来“寻知故纸”,看故事、长知识。

清代中叶,随着清帝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逐渐意识到西语人才的重要性。在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康熙皇帝于1708年设立“内阁俄罗斯文馆”,让八旗子弟“专习俄罗斯文字,以备翻译”。到雍正年间,又建立了“招满洲青年专修拉丁文”的“西洋馆”,并以一本名为《华夷译语》的书作为教材。

可笑的是,此前的中国人对于外文翻译仅停留在翻译佛经的体例上,《华夷译语》也沿袭了这样的习惯,书中半页分右上、左上、右下、左下横写四组单词,每组3行,第1行是本字(词),第2行是字义,第3行是发音,字义和发音用汉字注。如“Don’t answer at random”注音为“洞脱,唵五史为,阿脱,而蓝道姆”,对于这样无系统音标和语法讲解的教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林则徐是晚清“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他很早就意识到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为此,他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在中国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刊,并将精通英文人士招入麾下,进行翻译工作。林则徐的翻译班子翻译的报刊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法律、地理等方面,主要的报刊有《澳门月报》《澳门新闻纸》《澳门杂录》等,书籍主要有《世界地理大全》《各国律例》《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以及诸国禀件禁令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获得并看懂西方的第一手资料,55岁时林则徐开始自学英语。和那时的很多英语学习者一样,林则徐只能靠死记硬背。常用的专有名词、英文数词、各种外币单位及英美等国驻粤官员的姓名都在林则徐的背诵范围内,为了便于记忆,他利用汉字给英文单词注音,比如在China的后边注上“柴诺”等。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被公认为文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这其中提到的“严”,指的是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当时,严复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名著为主,而林纾则大量翻译西洋文学作品。可以说,五四时期文化界、思想界的那一批著名人物中,如鲁迅、胡适、钱锺书等,几乎无不从他们的译著中获得启发,并走上文学道路。

相比严复早年留学英伦、有着扎实的英语基础,林纾的出奇之处在于,虽然以译著闻名,但其实他根本不通外文,他的翻译实际上是让其他精通外文的人口述文章,再由他进行“笔述”,译成文言文。就这样,很多外国经典名著,如《巴黎茶花女遗事》《伊索寓言》《黑奴吁天录》(即《汤姆叔叔的小屋》)等都出自他之手。据说,林纾译书的速度极快,他自己形容为“耳受手追,声已笔止”,其译作的精妙之处在于既能保持原作的情调,又有“画龙点睛”之笔,以补充原著未尽之意。之所以拥有这样惊人的“翻译”水准,和他本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对语言敏感的悟性密不可分。


来源:城市快报(天津)日期:2016年5月25日 记者:肖明舒

心译翻译工作室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