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翻译园地 » 360行翻译 » 科技翻译水平 何以日趋下降

科技翻译水平 何以日趋下降

发布日期:2021-01-04      阅读数:890 次

近些年,中国科技翻译水平日趋下降是普遍现象,决不是个别科技图书翻译质量不高的问题,这应当引起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这几年我特别关注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物,也读过许多图书,可以说90%以上存在翻译问题。整体上翻译做得好的丛书几乎找不到,上海科技教育的“哲人石”丛书算是较好的。

我已经评论过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科学的制造》在翻译上存在诸多常识性错误(曾写过三篇评论,但只正式刊出一篇,另两篇可从网上找到)。我与该社和译者无冤无仇,但因翻译错得也太不像话了只好站出来说几句,如把“美国科学促进会”译成“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把玻意耳的“气体理论”译成“燃烧理论”,把“体质人类学”译成“物理人类学”,等等。还有江苏人民出版社译出的“剑桥文丛”,这套书原书是相当好的,名气很大,但译成现在这样子,实在对不起读者,也对不起原书出版单位及作者。我翻过几本,译者想删就删,参考文献都没了,把“文摘”译成了“消化”,把“洛伦兹吸引子”译成了“隆·兰哲引力物”。东北某出版社把约定俗成的原美国副总统“戈尔”竟然译成了“高瑞”!我虽然认识这家出版社的编辑,但还是要指出,这样的错误实在不可原谅,出于朋友的考虑,在这里指出更有助于当事的朋友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些现象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里我想谈一下导致目前局面的可能的原因。

第一,出版主管部门、出版社领导对科技翻译重视不够,不懂科学,科学文化水平低劣是导致近些年科技翻译水平日益下降的直接原因。当前不少人对科技翻译存在错误认识,以为科技翻译总该比文学翻译要容易得多,其实不然。文学作品的翻译要达到较高的境界,非常困难,但只要外语好,译文基本正确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对于科技翻译,如果译者对内容本身没有很好的理解,就非常容易译错。另外,科技作品充满多学科专业名词,特别是许多名词表面上与日常用词一样,但在科技作品中有特定含义和标准译名,译者必须按约定俗成的译名译出,绝对不能想当然地翻译,如“运输”在统计物理中就必须译成“输运”,“work”就必须译成“功”而不是“工作”,“free path”就必须译成“自由程”而不是“自由道路”。三联书店的“科学与人文丛书”选材不错,其中的《复杂性》一书翻译却有许多问题,几乎可以说到处是错误,主要原因是译者基本科学素养不够,外语虽好,但不适合翻译科技图书。

我为什么把上述原因列为第一呢?还以《复杂性》一书翻译为例,即使译者自然科学水平不高,出版社配备的校对和编辑人员总不该也那样吧?可实际上恰恰如此,这说明社领导对科技翻译不重视、不懂行。《复杂性》的译本如果送给稍懂点科学的人士审一下,用半个月时间就可以把绝大部分错误改正过来,可惜堂堂三联没有这样做。不但如此,此书多次重新印刷,错误照印不误,可见学风之恶劣。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商务印书馆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贝尔的作品,算是名著,但翻译较差,有不少科技名词翻译出错,如“逆矩阵”被误译成“相反的模式”,还有漏掉句子不译的现象,当年读硕士研究生时我曾核对过原文,从此对商务这个老牌子也起了疑心。后来竟发现在“汉译世界名著”中《人类理解研究》(休谟著,关文运译)一书里,“Arithmetic”(算术)竟然被译成“三角”(p.26),而且长达40年一直不改。我是不是专门喜欢找“软茄子”捏,其实不然,商务与三联还是软茄子吗?实际上正好相反,上海人民和江苏人民,也都是响当当的社。

第二,从整个社会来看,合格的科技翻译人才早已是稀缺资源。科技翻译稿费一直很低,不可能吸引译者在这方面努力,年轻译者多数没有接受正规科技翻译的训练。以为考托福考GRE成绩好就顺理成章能译好科技图书,实大谬也。科技翻译中有一特殊部分,即计算机类图书的翻译,是相当来钱的。据说某大学的学生一天能译出两万字,收入相当可观。计算机技术类图书的确相对好译一些,但计算机理论、文化方面的图书就很难译。我曾帮助某出版社策划过一套计算机文化类丛书,翻译和编校都很差,超出了我的想像,让我很没面子(好在我只管选材,并不负责翻译)。科技翻译需要有相当的文化储备,要对科技史比较熟悉,要对所译学科的基础知识很熟悉,要对前沿动态有所了解。在一定意义上,翻译不只是语言问题,语言不过是个载体,正如哲学与语言关系甚大,但也可以说哲学思想本身依然不依赖于具体的语言,语言只是工具。如果新型的出版领导人认识到这一点,也许还有救,重要的是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年轻科技翻译和编辑队伍。

第三,翻译和编校需要耐心,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现在出现的许多翻译错误不完全是水平差导致的,应当说翻译中出错是几乎无法完全避免的,只是要把出错压到最低。翻译中、校对中、编辑过程中多一些耐心和敬业,相当多错误是可以排除的。译者、校者、编辑多翻翻词典、科技名词对照表等是有好处的,在当前条件下多上因特网查询或者直接请教,更是有效。

现在有两个有利条件。一个是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逐步公布了几乎所有学科的名词英汉对照表,已经出版了许多书,只要下功夫,重要名词都能查到。当然,这方面的工作还大有改进的余地,比如出版光盘版名词对照可能更有效,销路也会很好。据我估计卖出10万套不成问题,我不知道科学出版社为什么迟迟不做这一笔生意。另一个有利条件是,现在上因特网都很方便,这对科技翻译是绝大的福音,只要你愿意,几乎所有翻译上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网络是一部活着的百科全书,学界人物也都生活在网络世界上,与他们联系、向他们请教是很容易的。当然,前提是你愿意这样做,愿意下功夫做,如果你颇自信,水平又不高,根本不把本来成问题的事情当作问题,自然也就不会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现在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分析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解决问题要扎扎实实做。书评类媒体对严重的翻译差错,也要给予暴光。


来源:腾讯网 日期:2021年1月4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英语翻译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