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龙翻译工作照。 汝龙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小房间。 汝龙生前最后翻译的《罪与罚》。 “文革”之后,汝龙平反昭雪,但全家祖孙三代仍挤在那两间半平房里。巴金看望他们,见汝龙妻子文颖在缝纫机上干翻译,半天说不出话。1982年3月23日,巴金给汝龙写信:“你的房子问题看来一时无法解决。但我还是要讲...
MORE>>汝龙,1916年生于苏州。上世纪50年代开始翻译契诃夫的小说,直至去世。 契诃夫(1860-1904),俄国短篇小说巨匠,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小说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关注俄国人的日常生活,语言紧凑精炼又深植幽默感,留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中国人对契诃夫并不...
MORE>>临近毕业之际,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战怡帆终于等来了自己心仪的那一份录取通知书——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而在这之前,她已经陆续收到了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等5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这所被战怡帆心心念念的翻译学院,与巴黎高等翻译学院和英国纽...
MORE>>杨绛先生是我的同事和前辈,由于专业不同,原来接触机会并不多。后来那段特殊的岁月才把我们的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灵距离大大拉近了:一是在维护钱先生和自身的个人尊严时,让我看到了她的无畏不屈的精神风貌;二是在五七干校的两年中,她和我被编在同一个菜园班劳动、同一个学习班开会,可以说朝夕相处...
MORE>>杨绛 杨绛先生离开我们已有数天。读者的叹惋和哀悼仍在继续,媒体的追询和惊爆已渐趋平允,而我也从悲痛和忙乱中缓过神来。自先生病重住院到弥留之际 再到起灵往八宝山浴火重生,我见证了几乎每一个细节。这是我幼年送别祖母以来第一次全程参与,甚至可以说是受命主...
MORE>>蓝田有位老人,退休后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历时20余年,如今已83岁的老人,赋予了《诗经》中140首诗歌新的注解。让老人欣慰的是,他的这本心血出版了。 翻译时注重贴近生活实际 老人名叫张夫初,退休前是蓝田县农业银行的一名...
MORE>>陈望道在老家柴房秘密翻译《共产党宣言》 1975年1月22日,一位耄耋老者冒雪来到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鲍正鹄闻讯立刻出门迎接,“外面这么大的雪,您还亲自过来,我们怎么敢当啊!”见到自己昔日的学生,老者笑答:“你来看我不容易,还是我来吧。”师生重逢自然要叙叙旧,但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来协助...
MORE>>马振骋在书房 马振骋在《蒙田随笔全集》上的题字 上海有一个思南读书会。每逢周六,申城的爱书人便汇集于此,邂逅一本好书或聆听名家讲座。 今年2月,思南读书会举办两周年庆典并评选年度读者,82岁高龄的翻译家马振骋被评为“年度荣誉读者”。 笔...
MORE>>工作中的刘小溪。 刘小溪拍摄了很多有“温度”的照片。 刘小溪 在结束一天忙碌的拍摄工作后,刘小溪习惯打开手机处理微信里的拍摄预约。而最近加她微信的人暴增,常常要沟通到夜里12点,小溪笑言“连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都没时间看”。 ...
MORE>>据BBC中文网5月31日报道,美国汉学家芮效卫(David Tod Roy)于5月30日在美国芝加哥去世,享年83岁。芮效卫是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曾经用30年时间将《金瓶梅》译成英文出版。 2013年12月,芮效卫翻译的《金瓶梅》(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最后一卷出版,全书共全五册,总长达2500多页。当时已经被医师...
MORE>>